在简单而快乐的的日子里,春天悄然来临。
周达明家种下的茶树,在春雨的滋润下蓬勃生长,到清明时,便可采最少的第一茬芽叶了。村里的小姑娘、媳妇子都被组织起来,开始采茶。刘青也被嫂嫂赶到山上,赚些工钱。
采茶刘青有经验,她前世是茶研究协会的会员,也曾随协会里的同仁们一起去茶山体验生活。
清晨四点多钟起床,刘青也顾不上练拳了,匆匆洗漱完毕,围上围裙,戴上头巾,背上竹筐,便往茶山上赶。
这采茶的时间也极为讲究,否则便要影响品级。
首先是采茶的季节,以“谷雨前后收者为佳”,谷雨前五日为上,后五日次之,再五日又次之。因此也就有了按时间来分的茶类——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清明后两三天采摘的“雀后”茶、谷雨前采摘的“雨前”茶,都是头春茶,为茶中上品。
其次是采茶的气候,必须天气晴明。下雨天不采,晴而有云也不采。雨天采的茶不香;便是久雨初霁,也不能采,还须隔一两个晴天,否则茶也不香。
最后是采茶的时辰,要求清晨日出之前,凌露采茶,方为上品。因为茶叶表面的露水对采摘下来的茶叶有一定的保持滋润、新鲜的作用。如果没有露水,容易干瘪枯萎,品质自是不高。
刘青爬上茶山,看到一垄垄的茶树依次从山脚直铺而上,如同绿油油的天梯,直上云霄。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带有茶的清香的空气沁人心脾,顿时使她心情为之开阔,想要放歌。看到陆续来到的女人们,刘青吐吐舌头,微笑着开始采茶。
她双手齐下,将一芽一叶或柔嫩的对夹叶轻轻折下,折好一小把后,轻轻放到背后的竹筐里。
这茶采下后放在手中不能紧捏,放到竹筐后也不能紧压,以保持鲜叶最新鲜的原貌;而且采茶的顺序也要从茶树的下面往上面采,从边缘往中间采,按茶树的行列顺序逐株探清。
另外,这采茶的手法也有讲究,一定不能用指甲掐,否则掐过的地方加工后便会变黑,影响茶质。
喝茶很爽,采茶却很辛苦。一公斤特级绿茶,大约要采七八万个芽叶,这种工作,单调而重复,一点也不浪漫。
到了差不多九点钟,雾气散开,太阳升了上来,刘青才背着竹筐到收茶处称茶。在那里,周达明请的师傅要给茶叶定出等级,再去称重,根据等级和重量给工钱。
轮到刘青时,茶师傅伸手捧起一捧茶,认真地察看茶叶,只见刘青所采的茶基本都是一芽一叶,而且芽比叶长,折痕整齐,色泽新鲜碧绿。
茶师傅诧异地抬起头来打量刘青,问:“以前采过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