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灵者传说

除灵者写me

> 除灵者传说 > 除灵者传说目录

第377章 东汉(1 / 1)

上一章目 录

小龙女继续说道光武帝死后,汉明帝即位。命窦固、耿秉征伐北匈奴。[59]汉军进抵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占据伊吾。[60]因此西域各国皆遣子入侍,第二年复置西域都护府,遂“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61]然而不久焉耆、龟兹复叛攻陷西域都护府,汉章帝即位后,不欲因西域疲敝中国而罢遣都护。[62][63][64]

永平十二年(69年),位于今云南、缅甸北部一带的哀牢国[65]举国内附东汉,汉明帝以其地设永昌郡。[66][67]哀牢之地,东起哀牢山,西至缅北敏金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哀牢内附初步奠定了中国对云南地区的统治范围。

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于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并于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68]明帝之世,吏治比较清明,境内安定。加以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并兴修水利。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69]光武帝末年,全国在籍人口为2100多万,至汉章帝末年人口已达4300多万。[70][63][64]

明章二帝在位时期,秉承刘秀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九次[71][72][73][74];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75],号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时期开任用外戚之先河[77]。在他死后,汉和帝刘肇十岁继位[78],窦太后临朝称制。[78]窦太后倚仗亲族,窦氏戚族开始专权。[79]永元四年,汉和帝联合宦官扫灭窦氏戚族[80],亲政后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81],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82]、减免赋税[83]、安置流民[84]、勿违农时[85]、招纳贤士[86],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87],军事外交上降服匈奴[88],并任命班超平定西域诸国[89],致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8][7]元兴元年(105年)的垦田数字达到732万多顷,人口达5325万人[70]。

汉和帝去世后,汉殇帝继位[90][91],政权为邓太后的兄长邓骘为代表的邓氏戚族掌控,[92]汉殇帝延平元年(106年)八月去世。[93]邓氏戚族扶持汉安帝继位[94],邓太后死后,汉安帝亲政并扫灭邓氏,[95][96]但未能阻止其他外戚专权。

汉安帝死后,刘懿为阎氏戚族拥立,[98]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99]不久之后阎氏戚族就被宦官消灭。宦官拥立汉顺帝,汉顺帝对外戚继续放任自流,结果导致梁氏戚族长达20多年的专权。梁冀更是达到了外戚权力的巅峰,汉冲帝、汉质帝都被他牢牢控制。汉质帝因童言无忌而被毒杀,[100]之后汉桓帝即位。[101]

跋扈将军

公元159年,汉桓帝联合宦官一起诛灭了梁氏。[102]汉桓帝将与他同谋的十三个宦官封侯,自是宦党干政。[103]宦官的腐败比外戚更甚,[103][104]导致士大夫不满,士大夫与外戚联合一同对抗宦官。[105]双方斗争激烈,最终导致了两次党锢之祸,正直的士大夫全被排斥出朝堂。东汉王朝自此江河日下,濒于灭亡。汉灵帝继位后比汉桓帝更信任宦官[106]。汉灵帝将朝政委任于宦官,使政局更为恶化。[107]黄巾起义爆发后,党锢才被解除。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腐朽的朝廷根本无力平叛,在黄巾军冲击下,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决定饮鸩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虽成功镇压了黄巾起义,但却使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公元188年,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刺史为州牧,使刺史成了一州军政的长吏、太守的上级,州郡县三级行政建制自此形成。州牧的设立和州刺史权力的提升,埋下了汉末军阀割据的祸根。

东汉末年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汉少帝刘辩即位。[109]外戚何进官拜大将军,掌控朝廷,志于铲除宦官势力,[109]但何太后反对,[110]士大夫领袖袁绍提出建议,让西北军董卓进京,逼迫何太后答应。[111][112][113]何进同意了袁绍的建议。然而事情泄漏,宦官先下手为强,杀死何进。[109][114]当时在西园军的袁绍闻讯,立即率军攻入皇宫,对宦官进行屠杀。[115]宦官张让挟持汉少帝逃走,追兵到,张让自杀身亡。董卓率军抵达洛阳,外戚和宦官的势力同归于尽,导致董卓控制了中央政府[116]。

董卓为了树立威望,废掉了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117]190年汉少帝和何太后被董卓杀害。[118][119]董卓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关东地方诸侯势力的不满,纷纷以讨董为名起兵并推举袁绍为盟主,[120]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118][121]但关东军内讧、盟军决裂导致失败告终。初平元年(190年)三月,董卓胁迫献帝焚烧了洛阳[122][123],使洛阳城毁于一旦[122][124]。与此同时,各地的地方军阀纷纷互相攻伐,以增加自身实力,中央政府的威望荡然无存。

公元192年,大臣王允唆使董卓的部将吕布,合作谋杀了董卓,下令大赦,[125]董卓之乱结束。但不久董卓幕府的部将李傕、郭汜卷土重来,王允被杀,东汉朝廷再度失控。公元195年,李傕、郭汜发生内斗,汉献帝刘协和群臣逃到洛阳。[126]但洛阳已是一片废墟,汉献帝陷入窘迫的处境。[127]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则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之后曹操逐渐掌握朝廷权力。[128]220年,曹丕篡汉,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从此进入三国

东汉相对西汉国土有所收缩,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将真番郡、临屯郡并入乐浪郡、玄菟郡[130],至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弃岭东地[131];因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放弃珠崖郡、儋耳郡而失去对海南的统治[132];交州的日南郡象林县于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被林邑割据独立[133][134];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匈奴内附并被安置于河套[135],又于建武二十六年(50年)置匈奴中郎将监护南匈奴降部[136];建武二十五年(49年)乌桓率众内属[137],内迁于北部诸郡之北,又置乌桓校尉监护乌桓并兼领鲜卑[138];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内附,以其地置永昌郡[139],西南得以扩充至大盈江一带;[140]至汉和帝永元六年(94年)彻底平定西域[89],西境抵海滨。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