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继续说道《封神演义》本意在于宣扬三教合一、佛道一家的思想而已。
小说之流传,毕竟要比《正统道藏》里的神仙传记要普及,于是有人误以为真,以之来衡量三洞经典。认为三清之前,混沌之先,还有一个鸿钧老祖,为三清之本。以讹传讹,流弊甚巨也,道教多次驳斥鸿钧邪说。
鸿钧
据王沐先生考证云:“系以丹法方土而戴道冠,并未受道教科仪的约束,加以作为小说,更可尽情虚构。所以他的宗教观虽未脱离三教合一的基本观念,但却将道释神佛按自己想象作了新的安排。
目.前有邪教将鸿钧列为供奉对象,大肆散播歪理邪说,破坏宗教和谐。[2]
明朝小说《封神演义》中派系分为三,阐教、截教、人道,即儒道释三教也。
“仙神关系经过封神以后,十二弟子也并未向玉帝称臣。在书中所记十二弟子是: 1、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2、九华山云霄洞赤精子,3、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4、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5、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6、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释),7、九功山白鹤洞普贤真人(释);8、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释),9、狭龙山飞云洞惧留孙(释);10、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11、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12、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
这十二弟子中,实际将释教文殊、普贤、观音、惧留孙都收在里边。
这是明代三教合一思想的具体化,而这十二弟子既没有最后向玉帝称臣,也不在封神之内,所以作者此种设想,很明显是将仙权与神权分开。
而崇仙抑神,则因自己是修仙者,又反对统治政权,所以寓意双关,借封神以抨击现实。他与同时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00——1582),都是淮扬士族,在写大闹天宫时玉帝及众神懦弱无能的情况,同样有指摘明代朝廷之意,而孙悟空虽受佛制,但其能力则属仙传(第一回),两个人的思想颇相接近。
故知鸿钧老祖之名,确实是出自《封神演义》而非道教的神仙体系。窃考《仙苑编珠》、《三洞群仙录》、《搜神记》、《历代真仙体道通鉴》等《正统道藏》的神仙传记,也确实没有找到所谓鸿钧老祖的圣号。[1]
天台山道士王松著《仙苑编珠》云:“大道自然,混沌之先。一炁凝化,盘古生焉。天皇东立,王母西旋。伏羲八卦,轩后五篇。”其神仙思想体现了道教对于宇宙初开的思考,大抵以《周易》和《道德经》的思想为根本,即认为大道在混沌之先,为万化之宗祖,“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列子集释》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即体现了道教以“道”为本的思想,以太上老君为最高神。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祖宗,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终乎无终,穷乎无穷。[3]
《仙苑编珠》引《元始上真记》云:“昔二仪未分,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乃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皇游乎其中。”“忽生太玄玉女在石间,人形具足,天姿绝妙,号曰太元圣母。元始君下游见之,乃招还上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