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涵如实回答,自己没有专门的师傅,都是根据名人字画和各种拓本上练得。
温先生吃惊不小,同时也暗暗惊叹唐思涵家底浑厚。
温先生给唐思涵让了一个座,唐思涵身份不够,并不莽撞,没有上坐。
温先生在次请唐思涵落座,这才坐下。
温先生问出心中的疑惑:“按理说,你家底不错,为什么要来公主府当书童。”
唐思涵解释道:“小时候我也是一名贵公子,只是父母去世的早,家产就渐渐败光了,来到京城,想要参加科举,成就一番事业,错过了时间,只能在等四年,听闻公主府有一个名额,如果表现得好,可以被推举参加鱼鹿宴,所以我就来应聘了。”
一般贵族推荐的都是身边的人,唐思涵什么背景都没有,好在有才学,不然还不如科举来的快。
温先生跟唐思涵聊了一阵,唐思涵也都一一回答。
家道中落后,就在父母生前修建的祠堂里生活。
也许是提前预料到,他们走后唐思涵日子艰难,父母捐赠了一座祠堂。
里面养着十几位道长道姑,每日为先人念经超度,祠堂附近是上百亩良田,供着祠堂的人们自给自足。
唐思涵说的跟公主殿下查到的一模一样,温先生挑不出一点错。
实则唐思涵并不是在祠堂里长大的,
她被父亲的好友给带走了,在南山镇长大。
师傅把唐思涵当做自己的孩子照顾,还给唐思涵介绍了一位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做玩伴。
她是村长的孙女,比唐思涵更有读书的天分,可惜在师傅出事前几天,她的尸体在南山河边找到。
紧接着师傅还有父亲生前的好友纷纷遭难,唐思涵无处可去,想起曾经父亲捐赠的祠堂。
在祠堂躲了两天被里头的人发现,并没有举报唐思涵。
祠堂管事把唐思涵送回唐家老宅,唐家老宅建在南山山脉深处,高墙大院,风景秀丽,只可惜地理位置偏僻,去一趟需要好几天的功夫。
老宅已经几十年没人住过,唐思涵父母在的时候,还时常去祭拜,唐思涵父母去世后,就渐渐荒废了。
唐思涵在这里住了两个月,唐思涵师傅的事情并没有波及太多人,很快就了解了,并没有查到唐家老宅的头上。
而唐思涵也在老宅发现父母留下的宝藏。
因为当初并没有迁走唐思涵的户籍,大家也都知道唐家那对善人去世后留下一个孩子。
祠堂管事借口当年唐思涵母亲难产去世,忘记给唐思涵落户口,现在他要出去求学,需要办理路引,没有落户无法科举,去衙门补办了一张。
以至于无论谁查,都只能查到唐思涵从未离开过家族祠堂,是一群道姑道长把他养大的。
温先生喜欢唐思涵的字,字如其人,唐思涵的字写得很好,温先生肯定,唐思涵人品肯定也很好,就这样给唐思涵贴了一个好人标。
又问唐思涵有没有印章,那么好的字,盖个章就完美了。
唐思涵心里咯噔了一下,唐思涵是有过一个章的,是师傅给刻的,唐思涵一个,师傅一个,发小明儿一个。
文人墨客喜欢在得来的墨宝上盖章,唐思涵的师傅也不例外,就给还是孩童的唐思涵也刻了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