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前面说的,包括对于牛魔王家族的其他成员来说也是如此,铁扇公主执着于她的丈夫和儿子,最终两者都归于修炼之道,她也无牵无挂得走上了相同之路。
比如玉面狐精本为小妾,执着于用美色迷惑用家资笼络牛魔王,使他深陷于本欲中,可她终究被打死,毫无可得之处。
红孩儿是最先出现在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上,他欲求和父王一起享用唐僧肉而得长生不死。
他本领强大让孙悟空吃尽苦头,最终也被菩萨降服,成为善财童子跟随左右。
如意真仙执着于霸占井水,而求得各方贡赏,在为侄儿报仇之时还是没能护住泉水,被孙悟空设计得逞。
从每个人物的经历来说,他们都是在执着物,全力保全,最终还是落得空空下场。
其中,牛魔王和他的妻儿在落空愿景后,反而摈弃本欲走上正途。
正是对应了“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可以说牛魔王家族开拓了《西游记》的主题,体现出世情的特色。
像是文中处处多见道教之言谈术语,常提长生炼丹,神仙们多是逍遥自在,高高在上,妖怪们也是欲求吃唐僧以得长生不老,道教之神秘玄幻被渲染得愈加慑人心魄。
牛魔王家族更是如此,如果说,他们只装扮在道教和佛法的外衣之下,那么这个家族就只能算作是个空空的躯壳。
可以说《西游记》示出的不仅仅是佛教和道教的批语教唆,而是亘古不变的生活之镜象。
这里有神魔与世情的矛盾统一。
因为《西游记》中人物以神魔居多,因为颇具神幻性,世情性往往只在故事的背景之下,起到线索或牵系的作用。
但仍要说明,以牛魔王家族为主的故事,虽没有脱离《西游记》整体性特征,但却显示出作者在创作意愿上的另辟蹊径。
这正是由于牛魔王家族有着一般妖怪所不具备的几尽完整的世情性特征。
但这种世情性也因为妖魔化的特征而显得有些不太自然。
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红孩儿本为一家,但这一家却在形象上就有着不协调性,红孩儿的外型并未遵循一般的血缘性相似特征,反而是与牛魔王和铁扇公主极不相同,一定意义上与善财童子的形象更为接近。
其次,红孩儿与牛魔王铁扇公主的法力均不相同,也不具有相关的联系。
最后,牛魔王与如意真仙也有着十分大的差异。
这与《西游记》其他故事中涉及的妖怪父子或亲信是不太相同的。
如黄袍怪之子为豹首人身,且善于用风术。
作者如此设计,似乎是为了淡化世情性,突出神幻性的特征。
但实际上却并不如此,恰恰是如此一家,表现出的却是最具有世情性和人情味。
牛魔王为夫为父,铁扇公主为妻为母的家庭角色,让他们呈现出众人眼中的人性化特质。
这种人性化贯穿在整个牛魔王故事之中,并不是某一细节或者某两个人物之上。
亲情的牵系成为牛魔王家族故事的线索,报仇的意愿成为除红孩儿之外,其他家庭成员与孙悟空敌对的根本原因。
同时,妻子与小妾的争风吃醋,牛魔王的家主之态,这些种种的细微描摹都让这个极不协调的家族整体显现出人性化的特征。
在《西游记》中,这种魔王家族的整体人性化并未显示出突兀之相。
原因在于:首先并为影响主线的演进,唐僧师徒最终得以通过劫难而继续取经之路。
其次,故事主旨依然归于佛教,红孩儿,牛魔王都皈依佛门。
再次,故事整体特征与其它相同,都是孙悟空及猪八戒沙僧为保护唐僧,而与妖魔对立,最终通过多种斗法而通过劫难。
由此牛魔王家族正是《西游记》故事中的一个,却本身具有着与一般涉及妖魔的故事相比更多的世情和人性的特点。
这不但没有影响整部《西游记》的主题色彩,反而给与《西游记》这一故事更多思考之空间,最为重要的是,牛魔王家族的世情化特征使得《西游记》中除了人这个群体之外,在唐僧师徒取经求取正道之路上,妖魔不单只有妖魔化的本性,在颇具人情化的情节背后,牛魔王一家几乎都修成正果。
而此,他们身上饱含人情、人性的特点与他们最终皈依我佛的结局相结合,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同时,继明清之后出现了大量的世情小说,其中关于家族及家庭的故事数不胜数。
虽然在题材上它们与《西游记》相去甚远,但单从牛魔王家族的故事上着眼,是有着相类似的特征。
其中涉及家族利益、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等情节,都是反映着鲜活的现实生活。
所以,《西游记》的主题涉及之广,意义影响之远,绝不能单一而论。
由此,以牛魔王家族所代表的一类人物在潜移默化中拓展了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也在无形之中对后世的诸多作品在人情和世情的描绘上给以指导和启示。
还有就是时代性与寓言性。
因为牛魔王家族不但只是作品中存在的一种现象,也侧面体现了这部文学巨作平民化和大众化的特征。
这点决定了《西游记》这部作品历来备受关注,阅读人群广泛,有着经久不衰的特点。
总的来说,时代性和寓言性是可以用来概括《西游记》整部作品的两个重要特点。
同样,这两点更是在牛魔王家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两个特点的概述,是对牛魔王家族作为《西游记》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行的辩诉,更是这一家族在文学史中折射出的不同年代所共有的人性的光辉。
徐朔方先生《李卓吾评本西游记前言》曾指出“阐明《西游记》的宗旨,即从心———人的内心与外界的交感,来探讨人生处世,并结合社会现实,寻求解脱。”
不论是心学视野下的论证,还是佛教道教的阐释,都是《西游记》给予每一时代人的深刻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