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是白骨精

我乃女王大人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我竟然是白骨精目录

第768章 三个时期(1 / 2)

上一章目 录

总之,鬼怪皆是一种反常、不可以常理推断、不能以人力掌控的异类存在物。

当然,后期鬼怪小说中有很大一部分鬼怪形象都有被美化的倾向,这是中国宗**理传统浸染的结果,是被有意识而乔装了的鬼怪形象,而多数鬼怪形象则往往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恐惧感。

依此,无怪乎人们通常断定:鬼怪是丑的。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有很多鬼怪形象和鬼怪故事,这诸多的鬼怪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审丑特征?

这诸多的鬼怪故事具有什么样的审丑意义?

这是咱们在下面所要探讨的地方了,嘻嘻。

其次是中国鬼怪小说的源起与发展。

我们翻开华夏文化的史册能够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鬼怪小说,从其产生、流行到兴盛上下绵延近千年。

所以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鬼怪小说于中国缘何而生?缘何而兴?又如何能延绵艺术舞台千余年?

它有着怎样的魔力、艺术魅力能够吸引无数创作者与读者倾心于它?

在开挖中国古代鬼怪小说的审丑特征、审丑意义之前,有必要在此对鬼怪小说这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作一个梳理。

何谓鬼怪小说?即演说妖、怪、鬼及其神力、异能、妖术以折射出社会生活众生相的小说。

它大量出现于两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其后,于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中,鬼怪故事这一支流一直没有干涸。

而是愈加成熟且出现数量不减地绵延着,《聊斋志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鬼怪小说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这里说的“鬼怪小说”不等于“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即记述怪异之事的小说,它的故事主体有神、仙、佛、妖、鬼、怪、稀世异物、异域奇人等等,而鬼怪故事则单指鬼、物怪、精怪题材类小说。

并且需要说明,中国鬼怪小说的产生有赖于华夏文明中鬼怪观念的普泛流行。

要知道世界各国在文明产生早期都有一段语鬼、述怪的宗教巫术发展时期,中国尤甚。

而中国古代鬼怪观念的形成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远古时期,这也是人类思维萌芽的时期。

曾经有一批人类学者认为:人类思维萌生的初期普遍存在的是“灵魂”观念和“万物有灵”观念。

然而事实并不然,就像布留尔批驳泰勒的观点时说的:万物有灵论是文明人以逻辑观点推理的结果,它根本不适合原始人思维的实际。

大量的人类学调查资料表明:“灵魂”是人类思维发展成熟后才产生的观念。

俄国著名人类学家李福清教授在对台湾土著做了田野调查后也曾指出: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神”这个词汇,而只有“鬼”。

我国现存很多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现象。

这一系列材料表明:“鬼”才是人类思维萌芽之初最先产生的观念,并且这一对于原始人而言具有世界观、人生观认识价值意义的观念曾经在人类蒙昧时期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精怪、灵物崇拜都是鬼观念的一种变形,因为,在原始思维里,鬼是一支庞杂的概念,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死后都会成为鬼⋯⋯鬼在早期人类思维中是生命体的另一种形式,它不光指的是人,同时亦指动、植物等有生命和甚至无生命的东西。

人们相信鬼怪精物的真实存在,相信鬼怪与人的生命活动有纠缠不清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而,打猎前,人们祭拜猎物的鬼魂,把自己装扮成与猎物有相似特征的模样以求与猎物之鬼魂沟通,祈求狩猎成功。

狩猎之后则安抚猎物的鬼魂,以求其不作乱于人的生活。

“当一根灌木折了,开始枯萎了,则它的所谓克拉就进到那个实生的灌木里或者进到根里,而灌木鬼则到阴间去了。

同样的,当杀死绵羊的时候,则这些绵羊的所谓克拉就进到新生的绵羊羔里去,而绵羊鬼则到阴间。

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鬼怪小说,基本依据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不是鬼和怪,鬼怪情事是否成为作品的主体。

一些历史小说、世情小说中也有出现鬼怪的情节,但其情事并非作为来支撑小说构架的主体部分,因而不能视为鬼怪小说。

里去为人鬼服务⋯⋯阴间本身,它的山、森林、河流、用特西语族的黑人们的话来说,则是那些从前在我们世界上存在过的类似的自然形的鬼。”

妇女怀孕了,就是有鬼进入到了她肚子里,所以很多生小孩的妇女被认为是不洁净的,至今仍有一些地方讲究男人不进坐月子的女人房间,否则就有损红运。

只是,随着历史的推移演化,“鬼的概念才变窄了,变成只是指人死后的‘第二生命体’。

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名词——灵魂”。

而且在华夏民族的远古时期,“鬼怪精灵与人同在”是人类早期世界观、人生观的浓缩表达。

人们尚分不清“物—我”,无法从鬼怪精灵的世界中抽离出自身,人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

人与自然、他者是一种“物我同一”的混沌状态。

其次是阶级出现之后,因为随着人类的进步、思维的成熟,人类有了相对独立的自我意识,才把鬼怪精灵划出了人的自我世界,给予其一个异于自我的存在空间。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