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发现,明传奇剧作在国内博硕士论文写作上研究成果着实丰富,单本剧作整体研究之论文写作在内容上趋向周全详尽为其最大优点。
而多部作品的比较研究则尤能看出不同剧作的特色所在,或相同本事在主题定位与情节安排上的传承变化。
专家作品的全面讨论则有助于确立剧作家在戏曲史上的成绩及地位;而以明传奇整体成就作为研究对象者,某种程度说来则是更有助于了解明传奇戏曲艺术在某个面向的完整风貌之展现。
至于古典戏剧情节的研究成果的话,首先,古典戏剧之情节研究可以分剧本分析与理论归纳两种层面,前者以戏曲文本作为实际观察对象,循线分析剧作在情节安排上的艺术成就。
后者呢则以历代戏曲理论评点著作为研究底本,归纳出古代剧论家在戏曲情节创作上的理念与见解。
参照上一段落对于研究明传奇剧本的分类可知,一般针对戏剧曲本进行全面研究或比较讨论者,情节的铺设安排亦当会是其所涉及的范畴。
但若只能单就一剧一情节进行论述,往往仅能看出该剧情节的基础架构。
若是选择几部具有同构型的剧作将其情节设计一同比较讨论,则更可见得几出剧作之间相较之下的优劣同异。
这类的研究散见于上述这些以剧本为研究主体的论文当中,然此二者皆未能进一步全面关照到明传奇剧本在情节设计上展现出来的整体特色。
我国古代戏曲理论萌芽于唐宋之际,实成熟于明代;随着创作成果的丰富与搬演经验的积累,戏曲家对于剧本创作于是有了更多的心得启发,情节关目设计上的艺术技巧更是甚为重要的一环,戏曲家于此点亦多有见解,这方面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几乎可成独立一门的古典戏曲关目情节理论。
故而学者们将戏曲理论或评点作为研究主题时,无论是以时代或以专家为范围,多数皆会关涉到历代各家关目情节设计理论的爬梳整理,情节理论所占比重与内容的深度则取决于该剧作家于此项艺术的讨论见解多寡而定。
而相关学术论文如:1980《李渔及其戏剧理论》张百蓉文化中研硕李殿魁。
1984《清代曲论研究》罗丽容东吴中文博张敬。
1984《明代剧学研究》陈芳英台大中研博陈芳英。
1988《王骥德曲律研究》李惠绵台大中研硕曾永义。
1989《徐渭之曲学及剧作研究》易怡玲师大中研硕李殿魁。
1990《焦循的戏曲论著及其戏曲观研究》林世仁文化艺研硕牛川海。
1991《金圣叹评改「西厢记」研究》陈淑满高师中文硕王忠林。
1991《孟称舜及其剧论剧作之研究》黄富美辅大中研硕曾永义。
1993《吕天成「曲品」戏曲观之研究》王淑芬政大中研硕李殿魁。
1993《试论孔尚任之戏曲理论及其剧作江柏莹文化艺研硕牛川海实践:以「桃花扇」研究为例》。
1993《祁彪佳戏曲理论研究》邱琼慧政大中研硕洪惟助。
1993《明清戏曲理论之结构概念研究》侯云舒中山中研硕王安祈。
1995《冯梦龙戏剧理论研究—以其八部陈富容中兴中研硕颜天佑改编剧为例》。
1995《晚明戏曲理论之发展与转型,以邝采芸政大中研硕黄志民「牡丹亭」的流传讨论为线索》。
1995《毛声山评点琵琶记研究》李春烨中山中研硕徐信义。
1995《明代戏曲创作论研究》李相哲师大中研博李殿魁。
1996《明代戏曲理论的对峙与合流:以「西王书佩中兴中研硕颜天佑厢记」、「拜月亭」、「琵琶记」的高下之争为线索》。
1998《汤显祖戏曲理论之研究》高师中研硕汪志勇刘君。
1999《潘之恒及其品剧观研究》张启丰国艺戏剧硕陈芳。
2000《古典剧论中叙事理论研究》侯云舒清大中研博王安祈。
以古典戏曲情节理论之发展与内涵为唯一主要讨论焦点者或者未见,清华大学侯云舒的博士论文《古典剧论中叙事理论研究》则在古典戏曲叙事理论的大范畴中,将各家所论情节相关理论列为其中一环而做出较为深刻的讨论。
而出现于古代剧作家戏曲论著中,牵涉关目情节创作艺术的种种议题则亦包含于此类以戏曲理论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当中。
根据以上整理可知,明代传奇戏剧情节的相关研究情况或可分为剧本情节分析与戏曲情节理论探讨两种层面。
剧本情节分析遍存于各篇以传奇剧本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之中,尚未见得一整体特色之呈现。
戏曲情节理论之相关探讨亦散见于各家以古典戏曲理论为研究主体的学术著作之中。
国内博硕士论文之外,关于明代传奇戏曲情节的研究专著则以讨论外在「情节结构」者为多,例如《明清传奇结构研究》,《比较研究—古剧结构原理》。
单篇论文如孙康宜:〈明传奇的结构—「琵琶记」与「牡丹亭」析论〉、王瑷玲:〈明清传奇名作中主题意识之深化与其结构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