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拨人的总是有恃无恐, 因为被挑拨的一般都会傻傻上当。
这实在是个无本又易赚的买卖。
你对甲说,我听说乙看你不顺眼诶。那么, 哪怕你无凭无据, 只这一句话,也足以勾起甲心中对乙的不满, 甚至会上升到“你看我不顺眼?我还看你不顺眼呢”的厌恶。因为但凡甲的性格不那么一根筋儿一点,他为了自己的面子考虑,就不会去明火执仗的问乙, 你为什么看我不顺眼。等甲在往日的交往里稍微带出一二针对乙的情绪,乙不明所以被针对,对甲也就变成了真的“看不顺眼”。甲乙的矛盾被勾出, 而当年制造矛盾造谣的人, 反倒就这样成为了一个说实话的人。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放之四海而皆准。只不过依据不同的身份和环境, 挑拨时所说话语的含蓄程度和手段会有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本质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越是身份高的人, 越是拉不下脸去问另外一个当事人, 你是不是讨厌我, 你为什么讨厌我。
汝南王在山羊胡幕僚的挑拨下,神色莫测, 身体却有了明显的前倾, 仿佛想要把山羊胡幕僚的话听的更加清楚一些。边听还边忍不住的点头, 用眼神鼓励幕僚继续。
“还有一个不算重要,但也可以当做评判标准的条件——谁和您近期发生过仇怨。”
“怎么说?”汝南王挑眉,他明白对方的暗示,这已经就差直接说出卫瓘的名字了。他只是不明白他和卫瓘有过什么仇怨。
山羊胡还是很含蓄的不肯明说,只是一点点暗示:“这种摩擦,并不一定要发生在您身上才算是摩擦,您府上和别人家府上的人口有什么矛盾、不愉快,也容易被人记仇。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是您这般大度的,有些人哪怕是小儿女的事情,也会小肚鸡肠的记恨别人一辈子。”
小儿女的事情……终于唤醒了汝南王的记忆。
汝南王有个嫡亲的女儿,得了郡主的头衔,后来下嫁给了名士裴楷的儿子,这位郡主给裴家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体弱多病,名唤裴修。就是和卫熠有过一段、但没捅破窗户纸、只处过一个心照不宣期的那个裴修。
想到这一步,也就实在是不需要再详细的解释什么了,所有人都露出了一个恍然大悟、终于破案了的表情。
裴修自卫熠走后就郁郁寡欢,一蹶不振。本来汝南王郡主还因为卫熠走了,而暗自开心了好久,后来看儿子这般神伤,又反悔了,不想卫熠走了,想让卫熠回来。可惜,卫熠可不是汝南王郡主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物,卫家也不是好拿捏的软柿子。汝南王郡主想要怎么样,都并不会影响到卫熠丝毫。卫熠大概都不知道她走后京中的事情。
裴修的病越来越严重,最近更是直接病倒了,不少人都觉得是相思成疾。
汝南王郡主因为此事没少回娘家哭诉过,一方面是希望娘家能帮忙去宫中求几个医疗圣手,一方面就是纯粹的发泄情绪了,说卫熠和卫家这样做未免太讲情分,要是她儿子有个好歹,她就和卫家拼了。
卫家:……当初卫熠邀约,裴修没来,卫熠傻等了一天一夜,卫熠都没病呢,裴修倒是病了。呵呵。
但是从汝南王的角度来看,就是外孙缠绵病榻,女儿整日以泪洗面,对此,他能怎么想呢?
所有人都在屏息等着汝南王表态。
汝南王单手支着松皱的下巴,神色有些阴郁,他冲勾起他这桩回忆的山羊胡幕僚招了招手,唤他上前,附耳过来。当对方几步走到座下,做好随时为汝南王“抛头颅洒热血”的奋不顾身想坏点子时……
……汝南王伸手就是一个巴掌,狠狠的扇了过去。
山羊胡没有半点防备,被扇倒在地时简直一脸懵逼,他的下巴上还有汝南王手戴着的银器划下的一道血痕。
全屋子的人都懵逼了。
替卫玠来看看汝南王动向的拓跋六修也懵逼了。
这个剧情走向有些不太对啊。
汝南王却觉得这个剧情很对,真是再没有过的解恨!打完人,他就利索的拍拍手,叫来了外面的亲卫,指着山羊胡下令道:“把他给我关进王府的囚牢里!细细审问,他到底是谁派来的居心叵测的探子,竟然枉顾国家利益,意欲挑拨辅政大臣,这是要让我朝乱起来吗?其心可诛啊其心可诛!不找出幕后指使,我绝不会罢休!”
“是!”
等山羊胡被捂着嘴带下去后,这才有其他幕僚大着胆子叫了一声殿下,不明白汝南王为何突然发难。
汝南王没说话,只是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供幕僚们随意脑补。
只有汝南王自己心里清楚,他有多么后怕。他想起近日从卫瓘那里听来的一句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你猜咱们在别人眼中是什么?”
汝南王和卫瓘因为卫熠和裴修的事情,之前在朝上时确实是有些小尴尬的。
只不过这里面真正的尴尬只占了三分,剩下的七分都是两个老戏骨在飙演技。因为那个时候晋武帝还没死,卫瓘和汝南王都很清楚晋武帝多疑的性格,晋武帝不怕他们有矛盾,只怕他们会联合在一起拧成一股麻绳。而那个时候卫瓘和汝南王其实心中对于晋武帝的遗诏已经有了一二猜测,为了唾手可得的辅政大臣之位,他们自然要奋力演出,刻意夸大矛盾。
谁曾想,这份刻意不仅骗了晋武帝,还骗到了意外之喜。
其实早死晋武帝一死,卫老爷子就已经对汝南王表了态,若裴修还不好,虽然这与卫家没什么关系,但他们还是愿意负责的。神医江疾医的师弟晋疾医,一直在卫家给卫玠治疗心疾,若裴修需要,晋疾医随时听候差遣。
常年带笑,但其实心高气傲的晋疾医到底是怎么同意“听候差遣”的不得而知,但结果就是他真的愿意“听候差遣”。
卫家的诚意摆的这么足,汝南王也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人。
所以,两家其实远没有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么尴尬。之所以没有解释,不过是觉得这样更适合他们在朝堂互相配合。